1.汽车万向节传动结构,可以按照一定的斜角度改变传动轴所传递动力的方向。

2.1835年美国人缪尔·柯尔特发明的左轮手枪,每击发一弹,转鼓要转动一次,获得英国专利。

3.奥地利发明的“枪管短后坐式”格洛克手枪。

4.枪机撞针击发子弹的原理。

5.枪机撞针击发子弹的原理。

6.动画里的马克沁重机枪子弹穿过飞机螺旋桨的发明,叫做“射击协调器”,它的发明有一段很好玩的故事。

早期战斗机的机头前方同时安装着螺旋桨发动机和机枪,驾驶员要靠机头瞄准具对准目标,所以子弹必须穿越螺旋桨的空裆射击,否则就会打坏自己的木制螺旋桨。

首先是瑞士人开始在螺旋桨上直接包裹装甲,但是这种做法十分危险,一些子弹会被桨叶打得四处乱蹦。1914年12月,法国飞行员罗兰德·加洛斯(Roland Garros)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,在包裹装甲的螺旋桨叶上加装了钢制的楔形导板,称为“偏转片系统”。在一部分机枪子弹击中桨叶时,导板可以挡开子弹使其偏转方向,不至于损坏桨叶,也不会危及驾驶员安全;而另一部分子弹就穿过螺旋桨打出去了。不过这样有近一半的子弹被自己的螺旋桨打偏而浪费掉。

对手德国人最初摸不着头脑,他们无法想象法国人如何让子弹穿过高速旋转的桨叶。可巧1915年4月18日,加洛斯自己的莫拉纳·索尔尼埃L型战斗机不幸被地面火力击中,迫降在德国占领区。为德国工作的荷兰著名飞机设计师安东尼·福克(Anthony Fokker),根据俘获的偏转片系统,从而获得灵感,把机枪与发动机联动起来,发明了在桨叶与机枪之间使用凸轮连杆机构的“射击协调器”。它的原理很简单,就是确保在螺旋桨转到空裆的一瞬间把机枪子弹射出去,“见缝插针”,子弹有足够的速度和精准度穿过飞快旋转的螺旋桨,这真是个天才的发明!

射击协调器被安装在德军的“福克E型”战斗机上,给协约国制造了一场在一战空战期间著名的“福克灾难”。曾经有一篇文章《穿过螺旋桨的火焰》专门介绍过这玩意儿。

7.电动机三相定子绕组的励磁、绕组、旋转磁场是这样对应的。

 

本站所有资源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,这里所提供资源均只能用于参考学习用,请勿直接商用。若由于商用引起版权纠纷,一切责任均由使用者承担。更多说明请参考 VIP介绍。

最常见的情况是下载不完整: 可对比下载完压缩包的与网盘上的容量,若小于网盘提示的容量则是这个原因。这是浏览器下载的bug,建议用百度网盘软件或迅雷下载。 若排除这种情况,可在对应资源底部留言,或联络我们。

对于会员专享、整站源码、程序插件、网站模板、网页模版等类型的素材,文章内用于介绍的图片通常并不包含在对应可供下载素材包内。这些相关商业图片需另外购买,且本站不负责(也没有办法)找到出处。 同样地一些字体文件也是这种情况,但部分素材会在素材包内有一份字体下载链接清单。

如果您已经成功付款但是网站没有弹出成功提示,请联系站长提供付款信息为您处理

源码素材属于虚拟商品,具有可复制性,可传播性,一旦授予,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退款、换货要求。请您在购买获取之前确认好 是您所需要的资源